一
报告阅读的对象要清晰
报告阅读对象不同,报告的写作应因人而异。
比方,提供应财务部领导阅读可以专业化一些,
而提供应其它部门领导特别对本专业相差较大的领导的报告则要浅显一些;
同时提供不同层次阅读对象的分析报告,
分析人员在写作时精确把握好报告的框架构造和分析层次,以满足不同阅读者的需求。
再如,分析报告的范围若是某一部门或子公司,报告的内容尽量详细一些;
而分析的对象若是整个集团公司,则文字要力求精准干练,不能对所有问题都谈到,集中性地抓住几个重点问题分析即可。
二
要充分理解读者对信息的需求
记得有一次与业务部门领导沟通,他深有感触地谈到:
你们给我的财务分析报告,内容很多,写得也很长,应该说是花了不少时间和心思的。
但是我不需要的信息太多,而我想真正想要的信息却太少。
我们每月辛辛劳苦做出来的分析报告本来是要为业务贡献的,可事实上呢?问题出在哪?
写好财务分析报告的前提是财务分析人员要尽可能地多与领导沟通,懂得他们“真正需要的信息”。
三
清晰的框架与分析思路报告
财务分析报告的框架详细如下:
报告目录—重要提示—报告摘要—详细分析—问题重点描述以及相应的改良措施。
财务报告的分析思路是:
总体指标分析—集团总部状况分析—各二级公司状况分析;
四
要结合业务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财务人员在做分析报告时,由于不理解业务,常常闭门造车,
并由此进入数据论数据的尴尬场面,得出来的分析结论也就常常令人啼笑皆非。
因而,有必要强调的一点是:各种财务数据并不局限于通常意义上数字的简单拼凑和汇总。
每一个财务数据背后都寓示着真正意义的增减、费用的花费、负债的归还等。
财务分析人员对业务的理解,具备对财务数据敏感性的职业判断,
即可判别经济业务产生的合理性、合规性,由此写出来的分析报告也就能真正为业务部门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
五
分析手法不单一
怎样才能将报告写活并富有本人的特征?这里仅说明两点
(一)分析要遵照差别—原因分析—建议措施。
撰写财务分析报告的目的不是停留在反映问题、提出问题上,而是要经过对问题的深度分析,
提出合理可行的处理方法,真正担负起“财务顾问”的重要角色。唯此,报告的有用性才可能得到进步和升华。
(二)对详细问题的分析采用交集和重要性并存手法提出异常状况。
例如,某公司有36个驻外机构,为分析各驻外机构某月费用控制状况和工作效率,我们以“人均差旅费”作为评价指标之一。
在分析时,采用比对分析法(本月与上月比对)从增长额(绝对数)、增长率(相对数)
两方面比对以提醒费用异常及效率低下的驻外机构,
我们分别对费用增长前十位(定义为汇合A)及增长率前十位(定义为汇合B)的驻外机构停止了排名,并定义集合C=A∩B,
则集合C中驻外机构将是我们重点分析的对象之一,这就是“交集原则”。
六
其它问题应留意
(1)企业政策。对公司政策特别是近期来公司大的方针政策有一个精确的把握,
在吃透公司政策的前提下,在分析中还应尽可能地立足当前,瞄准将来,以使分析报告发挥“导航器”作用;
(2)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竞争。财务人员在平常的工作当中,
应多一点了解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特别是尽可能捕捉、搜集同行业竞争对手材料。
(3)勿轻意下结论。财务分析人员在报告中的一切结论性词语对报告阅读者的影响相当之大,
假如财务人员在报告中草率公开结论,很可能构成误导。如目前在国内许多公司里核算还不标准,
费用的实践产生期与报销期相隔一段时间,假如财务分析人员不理解核算的时滞差,则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4)行文作风。报告的行文要尽可能流利、通畅、简明、精练,防止口语化、冗长化。